冯潇霆巩汉林之争引热议,鹿晗踢球庆生成焦点

冯潇霆巩汉林之争引热议,鹿晗踢球庆生成焦点

冯潇霆巩汉林之争引热议,鹿晗踢球庆生成焦点鲤鱼:我觉得这篇文章里冯潇霆搞错了一件事:国足并不能等同于中国足球。 大麦:这场论战不光体现了大众看国足和国足看自己之间的割裂
2024年07月07日 15:46
新闻介绍

图片/视觉中国

足球壹线_足球第一线准吗_扪心自问现今足坛的一线球员

图片/视觉中国

鹿晗曾以踢足球的方式庆祝生日

鹿晗曾以踢足球的方式庆祝生日

综艺《这就是灌篮高手》开启青少年超级联赛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少数党》

本期由吕航统筹/音频编辑

本期会员:大麦、鲤鱼、海带

冯潇霆、巩汉林的“冯巩之争”近日霸占网络热搜,起因是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公开指出:“我们的一些产业,比如某足球队,一年收入三五百万,甚至几千万,我们根本就看不到他们在赛场上进球,这完全是中国人的耻辱。”

此言一出,引起不小轰动。前国足队长冯潇霆不仅在与网友互动评论中讽刺表示要“让位给巩汉林”,还在深夜发表一篇2000余字的“小品文”,阐述自己对足球发展的看法。足球评论员董路也在个人直播中怒批巩汉林,一句“不懂足球就没有资格评论”更是让争论进一步升级。随后,不少对国足不太了解的路人也被吸引过来。

本期《少数派聚会》中,职业体育评论员大麦、半吊子足球迷丽宇、清纯路人软妹海黛将共同探讨:我们评论中国国足的依据是什么?

只有懂足球的人才能评论?这是伪命题

卡普:说实话,我确实对“如果你不懂足球,你就没有资格评论足球”这句话感到很反感。你也有同样的感觉吗?

海岱:我真想问他,什么叫懂?是知道足球的所有规则,还是知道足球的方方面面,还是只知道看比分?

大麦:其实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运动,正是因为它的门槛很低。无论你会不会踢球,你都可以评论足球;即使你不看比赛,足球话题本身的关注和讨论,也是足球庞大注意力经济的一部分。可以说,无论一个声音有多么不合理,或者你对足球的了解有多么少,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分母。

从这个角度来说足球第一线准吗,每一个为足球发声的人,都可以算是球员们的“养家糊口的人”。董路告诉“养家糊口的人”他们没有资格发表评论,这让我感到很不解。这句话也是让这个话题不断发酵甚至爆发的关键点。

卡普:没错,“不懂足球就没有资格评论”是一个伪命题。除了董路的表态,冯潇霆还发表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提及中国足球界的诸多现状,为国足辩护。

海岱:我仔细看了冯潇霆的文章,他有两点很重要,第一,中国足球现在面临很多问题,你为什么不具体谈一谈这些问题?第二,他认为球迷应该更加专业,为球员提供更好的氛围。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4决赛,日本几乎全场领先,但最后时刻比利时连入两球,比赛被逆转。赛后,日本电视台根据现场摄像机的回放整理出相关素材,并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试图寻找比赛失利的原因。我觉得用这个例子来表达希望业内人士帮助国足队员进步的想法很合适,但冯潇霆的结论完全曲解了这个例子。

大麦:是的,中国足球面临舆论氛围最低谷的原因,还是行业本身没做好,毕竟每一场比赛的结果都是场上球员自己发挥出来的。当行业长期没做好的时候,面对别人的批评,第一反应应该是如何改进,而不是推卸责任或者设置各种壁垒,不让别人发声。

海岱:冯潇霆的文章就像打太极一样,把网友们带得团团转,他并没有说出国足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他的文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为国足辩护。

卡普:如果说他的文章里最明显的一点,那就是指责粉丝没有营造良好的环境。不管你是哪一类粉丝,看到这句话,可能都会感到愤怒。

大麦:昨天,著名小品演员的一句应景语爆红网络:“没本事就说没本事,你走到哪儿,环境怎么都不好?破坏环境的人是你吗?!”

国足≠中国足球,别转观念

鲤鱼:我仔细看了冯潇霆的长文,文中提到现在很多人靠骂国足来博眼球,难道这篇文章主要针对那些故意嘲讽国足来博眼球的人?

大麦:他的言论有些伤人足球第一线准吗,因为巩汉林一开始只是随口一提,整个话题的火爆并不是从巩汉林开始的,而是从董璐的回应,甚至冯潇霆的长文开始的。给这次事件带来流量的是冯潇霆和董璐,而不是巩汉林。

海岱:其实我很同意冯潇霆说的,批评国足似乎完全正确,现在我们刷抖音、刷微博,只要是批评国足的内容,都会有很多点赞。

大麦:不过,流量密码变了。其实除了骂国足,为国足辩护也能赚到更多流量。这种情况下,董路的流量远大于巩汉林。董路作为自媒体人,对流量很懂。在我看来,他提出的观点是当代的“草船借箭”,每支“箭”都有十几万的流量。但另一方面,我还是尊重董路,因为他为青少年足球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卡普:我觉得冯潇霆这篇文章有一点说错了:国足不等于中国足球。海凯,你觉得巩汉林的言论一开始是针对国足的,还是针对中国足球的?

海岱:我觉得是指中国国家足球队吧,现在在职业联赛里还是有几支球队踢得不错的,比如广州队。

大麦:中国足球还有很多像徐根宝一样的老教练在青训第一线努力工作,巩汉林的话并不是针对他们的。所以当董路或者冯潇霆出来把巩汉林的进球说成是整个中国足球的时候,你觉得这有点替身吗?

海岱:对,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虽然我对足球不太懂,但大致知道哪些球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不是概念上的替代,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卡普:过去一些文艺作品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春晚小品,现在想想,肯定造成了不少“误伤”吧?

大麦:这是文艺作品的一个特点,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作品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海岱:都说喜剧是一门攻击性的艺术,比如去年吐槽大会上很多作品就是通过强化刻板印象来达到喜剧效果的。但艺术家本身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过去我们毫无节制地拿中国国家足球队开玩笑,现在,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这种刻板印象到底对不对。

大麦:现在面临的尴尬是,人们对中国国足的刻板印象大概是正确的。大年初一输给越南,几天后中国女足又逆转夺得亚洲杯决赛冠军——有时候人们对中国国足的刻板印象,都是建立在同龄人的对比上。

这是一场情感之战,而非逻辑之战。

鲤鱼:董路回应后,抖音网红“红鲤绿鲤”写了几则段子,其中还提到了为什么女足成功,男足却不行,引发网友共鸣。不过,足球领域专业声音和民间声音之间或许存在隔阂?

大麦:认知障碍确实存在足球第一线准吗,但中国足球从业者自己也没有想清楚很多问题。中国国家足球队这些年一直在向德国、西班牙、荷兰学习,但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到。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指望球迷在评论前能想清楚呢?中国男足一方面成绩不好,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收入很高,两者之间的差距,放大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负面印象。

此外,文艺界人士对国足做出负面评价并非第一次,知名编剧汪海林、脱口秀演员黄曦都曾这样做过。几乎每次都是球员、教练站出来驳斥,形成大讨论,然后被舆论碾压。

海岱:看来从事体育行业的人对于批评特别敏感,而且特别“不宽容”。

卡普:我感觉董路的回应和冯潇霆的长文都把自己摆在了高位,认为网友既不懂足球,也不懂行业现状,没有资格评论。但作为普通网友,他们会认为国足没打出成绩,足球又不是尖端科技,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你说句话?双方其实都不了解对方。

大麦:会不会是从业者反应过度了?他们一直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所以面对批评,总想为自己辩解。我想到去年的《吐槽大会》,当时节目做了一个体育专题策划,男足男篮的教练和队员互相吐槽。那档节目分两期,第一期是前国足球员范志毅吐槽周琦和郭艾伦。当时整个节目很火爆。就在大家期待下一个篮球运动员反击的时候,节目停播了,当时引来不少猜测。

海黛: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互相调侃是《吐槽大会》这个节目的规则。

大麦:如果篮球界先吐槽足球界,这个节目可能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在生态位评价中,中国国足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所以当中国国足以强势姿态吐槽别人的时候,人们会很不习惯。我们想想,如果吐槽男篮的不是范志毅,而是邓亚萍这样的国乒队员,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当然,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卡普:所以抱怨的时候还是要用实力说话,成绩好的话自然就顶天立地了。

海岱:真理在辩论中愈发清晰,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如果你觉得大众的评论有失偏颇,你可以用专业评论告诉大众什么是好的。

鲤:冯潇霆的长文也写得相当专业,他站在圈内人的角度讲了业内发生的事情,但网友的印象是“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大麦:如果他把文章发在另外一个时间,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看了。文章本身的一些观点其实是有道理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冯巩之争”不是理性之争,而是情感之争。更具体地说,广大球迷长期以来对国足给予了如此多的关注,同时又赋予了国足如此巨大的市场价值,让国足球员从足球经济中收获了如此多的红利。然而,国足不仅没有给我们反馈成绩,在大年初一“刁难”我们,现在还不允许球迷说不开心。这是整个事件中最让人感同身受的一点。

嘲讽背后,也是足球文化的缺失

卡普:我认为巩汉林这次的举动是“无意的”,其实他在采访过程中的关注点根本不在中国国足身上,只是随口举了一个例子,没想到就戳中了民众的情绪爆发点。

海岱:要不是董路和冯潇霆回应,这件事情可能就过去了。现在娱乐圈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件事情。比如演员李佳航也发了一条微博,呼吁大家不要太情绪化,结果却被骂到退网。当这件事情完全变成了情绪化选边站的问题,你说什么客观的话,都没人听了。我觉得这就是这次“冯巩之争”不健康的一面。

大麦:确实。情绪本身当然有理性的因素,但当整个事件变成社会舆论对国足的围剿,话语权就有点太不平衡了。当如此巨大的情绪席卷中国足球时,中国足球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卡普:所以董路的有些话不无道理,比如他在直播中也提到,如果中国足球的下一代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成长起来,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后果?

大麦:昨天看到一个孩子家长的帖子,说他的孩子放学后哭着回家,因为只是参加了一个足球课,就被其他孩子嘲笑。这次“冯公之争”肯定会影响到一些孩子,影响到一些年轻的足球从业者。以前看春晚大家看得津津有味,但现在有了社交网络的存在,这样的声音会更容易被聚集和放大。

中国男足成绩很差,但现在并不是他们捞钱最多的时候,眼下正是中国足球遭遇寒冬的时候,所以冯潇霆、董路作为从业者,从他们的角度看待寒冬,但中国球迷对于球员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以往。

海岱:这些艺人的调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大众的“麻瓜”视角,这种情绪是真实而巨大的,足球从业者和评论员应该正视这种情绪,努力去缓和它,而不是去阻拦它。

卡普:网民的不满需要一个出口,元旦国足打出这样的成绩来“刁难”我们,现在却说足球白痴没有资格评论,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大麦:这场争论不仅体现了公众对中国国足的看法和中国国足对自己的看法之间的差距,也体现了当下中国足球文化的缺失:人们只能通过各大比赛、成绩,以及网络上热点话题的推送来了解中国足球。足球文化的形成一方面需要足球从业者的努力,球迷们也应该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来参与足球,如何从更多层面关注足球产业。我觉得双方都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足球+综艺让大众更了解足球

卡普:最近有艺人公司的老板建议我们做一档足球综艺节目,把足球带进大家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做法真的能帮助足球吗?

海岱:现在有个综艺节目叫《这!就是灌篮高手》,里面的嘉宾确实有一部分是通过这个节目被大家认识的。体育综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众对体育的了解,所以这个方法或许是可行的。

大麦:篮球和足球的情况就比较不一样了。一方面篮球的参与率很高,每个学校都有篮球场,大家日常都会打篮球,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看这样的综艺节目我们更容易有代入感。另一方面篮球明星的人气也很高,就连武磊这样的顶级足球明星也未必能比得上。

如果是做综艺的话,可以考虑跟校园足球挂钩,用校园选秀或者明星经历等形式,赋予一些吸引社会关注的元素,让大家认识到青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海岱:明星效应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国内以前也办过《超新星运动会》这样的偶像体育综艺,其实足球也可以加入到这种综艺里。

大麦:国内有很多明星,他们热爱足球,而且踢得非常好。鹿晗踢得非常好,已经是半职业球员的水准了。连范志毅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相信综艺节目如果想挖掘有这种能力的嘉宾,其实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卡普:之前提到过,足球行业和普通大众的认知差距很大,足球综艺节目或许是很好的粘合剂。

大麦:两人现在是两条平行线,如果我们能找到办法让两人之间慢慢形成多层次的情感联系,就有可能让这两条平行线慢慢靠拢。

卡普:经过这次辩论,巩汉林其实有了一个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可以认真研究,在下届两会上拿出一个像样的方案,帮助中国足球的发展,这样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大麦:我同意你的观点。其实“冯巩之争”在后来的发展中已经有了亮点:巩汉林在一场直播中展示了自己收藏了20年的一只签名足球,结果被发现上面的区楚良签名是假的。区楚良看到之后表示要送给巩汉林一双签名手套,而巩汉林也拍摄视频表达谢意。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向的互动。

李宇:对,一次寻求共识的交流胜过十万次愤怒的攻击和辱骂。希望这种互动在娱乐和体育领域能越来越普遍。